Ann Rheum Dis:系统性红斑狼疮女性患者中是否存在XCI异常,这种异常是否与疾病状态有关?

2024-10-03 潘华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XCI偏斜不是导致SLE发病的原因,而是疾病状态对血细胞的一种反映。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是一种多系统的自身免疫疾病,女性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X染色体失活(XCI)是调节X染色体基因表达的关键机制,旨在平衡46, XX女性与46, XY男性的基因表达。然而,有些女性显示出显著的XCI偏斜(XCI-skew),即X染色体的失活比例显著偏离随机模式。先前的研究推测XCI偏斜可能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性别差异有关。本研究的目的在于探讨SLE女性患者中是否存在XCI异常,并分析这种异常是否与疾病状态有关。

本研究为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181例SLE女性患者和796例健康对照女性。研究采用HUMARA方法检测全血DNA中的XCI比例。XCI值范围在50%至100%之间,超过80%即视为XCI偏斜。通过回归模型评估XCI与SLE的关联,并结合双生子不一致模型,进一步探索XCI偏斜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此外,还结合全血细胞计数、药物使用、遗传易感性评分及I型干扰素标志物SIGLEC-1来分析可能的潜在机制。

研究显示,SLE患者的XCI偏斜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p=1.3×10−5),尤其在严重疾病患者中更加显著。6.6%的SLE患者表现出XCI偏斜(>80%),而健康对照组为22%。双生子分析显示,不一致的异卵双胞胎中,患病个体的XCI偏斜显著低于其健康兄弟姐妹(p=0.016)。此外,SLE患者的XCI偏斜与I型干扰素信号相关标志物sSIGLEC-1显著相关,表明慢性干扰素信号可能通过影响造血干细胞导致XCI变化。此外,全血细胞计数、药物使用及遗传易感性均未能解释XCI偏斜与SLE的关联。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的X染色体失活偏斜情况。左侧面板展示了XCI偏斜程度(Y轴)与年龄(X轴)之间的相关性,右侧面板显示了在不同年龄组(X轴)中,随机XCI(50%–79%)、偏斜XCI(80%–89%)和极度偏斜XCI(>90%)个体的比例(Y轴)

本研究发现,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X染色体失活(XCI)模式与健康对照相比存在显著差异,SLE患者的XCI偏斜程度更低。也就是说,SLE患者的X染色体失活更加均衡,尤其是在疾病较为严重的患者中,偏斜减少更为明显。此外,我们还发现这种XCI变化与I型干扰素(IFN)的信号有关,提示慢性炎症可能通过影响造血干细胞,导致XCI的改变。我们的结果表明,XCI偏斜不是导致SLE发病的原因,而是疾病状态对血细胞的一种反映。这一发现有助于理解SLE如何随着时间对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并为研究其他自身免疫疾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原始出处:

Haematopoietic stem cell-derived immune cells have reduced X chromosome inactivation skewing in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28871, encodeId=e35622288e19e,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8d95109e27ef'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a> <a href='/topic/show?id=8d5e119e822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XCI偏斜(XCI-skew)#</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10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119782, encryptionId=8d5e119e822e, topicName=XCI偏斜(XCI-skew)), TopicDto(id=109727, encryptionId=8d95109e27ef, topicName=系统性红斑狼疮(SLE))],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Wed Oct 02 13:17:18 CST 2024, time=2024-10-02,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Arthritis Res Ther: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cTFH1和cTFH17细胞亚群与B细胞扩增及疾病活动的关系

SLE患者的cTFH细胞在疾病活动中表现出向cTFH1和cTFH17细胞的极化,且这些细胞的活化与疾病活动评分、B细胞扩增及抗dsDNA抗体水平密切相关。

Am J Obstet Gynecol:系统性红斑狼疮与早产风险的关联

SLE患者的早产率显著高于普通人群,并且自发性和指示性早产的发生率几乎相等。

Arthritis Rheumatol:Upadacitinib和Elsubrutinib单用或联合治疗中至重度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疗效与安全性

Upadacitinib 30 mg单独使用或与Elsubrutinib联合的高剂量治疗能够有效降低SLE患者的疾病活动性。

Arthritis Rheumatol:较低剂量羟氯喹是否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住院风险增加有关?

较低剂量的羟氯喹与系统性红斑狼疮活动加重住院风险的增加存在显著关联。

Lupus Science & Medicine: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脑结构网络拓扑特征及其临床意义

SLE患者的脑结构网络在全局和局部水平上均有显著改变,且NPSLE患者的变化更加明显,主要影响默认模式网络和感觉运动网络。

JAMA 子刊:早期应用吗替麦考酚酯在新发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对于新发SLE且抗dsDNA抗体高滴度但无主要器官受累的患者,早期应用低剂量MMF联合标准治疗可以显著降低严重复发和狼疮肾炎的发生风险。

Lupus Science & Medicine:系统性红斑狼疮低疾病活动状态中不同临床和血清学活动与病情加重及器官损伤的相关性

不同类型的低疾病活动状态(LLDAS)对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预后都有保护作用。

Arthritis Res Ther:贝利尤单抗在系统性红斑狼疮治疗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分析——基于真实世界的回顾性研究

贝利尤单抗在SLE患者中的应用有效改善了免疫学及生化指标,显著降低了LN患者的尿蛋白水平。

Arthritis Res Ther:内皮祖细胞特异性簇及亚群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疾病活动、缓解和器官损伤密切相关

SLE患者中的EPCs特异性簇及亚群与疾病活动、缓解和器官损伤密切相关。

Lupus Science & Medicine:儿童期起病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使用利妥昔单抗后的感染发生率

cSLE患者在使用利妥昔单抗后的感染住院率较高,尤其是狼疮性肾炎患者的感染风险显著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