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 Periodontol:种植体周围炎的局部及全身抗生素治疗的效果
2018-02-03 MedSci MedSci原创
本研究旨在评估种植体周围炎非手术治疗结合逐步机械清创措施与辅助聚烯吡酮碘伴/不伴抗生素全身应用的临床效果。 研究共纳入了4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164例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种植体周围炎定义为X线显示> 2 mm的骨丢失,探诊时出血(BOP),探诊深度(PD)≥5 mm。种植体的逐步治疗包括使用超声波清创术、软组织刮治术(STC)、甘氨酸粉末气抛光(GPAP)和聚维酮碘的重复粘膜下应用。除STC
本研究旨在评估种植体周围炎非手术治疗结合逐步机械清创措施与辅助聚烯吡酮碘伴/不伴抗生素全身应用的临床效果。
研究共纳入了45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和164例种植体周围炎种植体。种植体周围炎定义为X线显示> 2 mm的骨丢失,探诊时出血(BOP),探诊深度(PD)≥5 mm。种植体的逐步治疗包括使用超声波清创术、软组织刮治术(STC)、甘氨酸粉末气抛光(GPAP)和聚维酮碘的重复粘膜下应用。除STC外使用相同的方法处理PD> 4mm的牙齿。对于严重牙周炎(24例)患者,口服阿莫西林和甲硝唑(AM)7天。
结果显示,治疗12个月后,没有AM处理的植体平均PD(1.4±0.7mm)、临床附着水平(CAL)(1.3±0.8mm)和BOP(33.4%±17.2%)明显降低(P <0.05)。严重位点(PD> 6 mm)平均PD(2.3±1.3 mm)、CAL(2.0±1.6 mm)和BOP(44.0%±41.7%)改善更为明显。AM的处理不会明显影响这些参数的变化。然而,AM处理的患者中PD> 4 mm和BOP的植体部位减少明显高于无AM处理的患者(31.8%±12.6% VS. 20.8%±14.7%,P <0.05)。
综上所述,该研究结果表明,超声清创术、STC和GPAP与辅助聚维酮碘的组合应用可明显改善种植体周围炎植体的临床表现。抗生素全身应用对种植体周围炎的治疗效果有限。
原始出处:
Stein JM, Hammächer C, Michael SS. Combination of ultrasonic decontamination, soft tissue curettage, and submucosal air polishing with povidone-iodine application for non-surgical therapy of peri-implantitis: 12 Month clinical outcomes. J Periodontol. 2017 Dec 5. doi: 10.1902/jop.2017.170362.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PE#
69
#种植#
68
#种植体#
63
#抗生素治疗#
86
#局部#
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