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处安放”的双腿——解读不宁腿综合征

2024-10-17 疼痛康复研究 疼痛康复研究 发表于上海

本文介绍不宁腿综合征,包括定义、分类、发病机制、症状、诊断标准及治疗方法,如补充铁剂、用药、非药物治疗等。

王女士,30岁,从事电脑软件类工作,平素健康,一星期前突然得了一种“怪病”,一到晚上睡觉前就会感到双腿异常不适,酸胀、麻痒,双腿怎么放置都不舒服,按摩一会儿会好些,但一会儿症状又出现,严重影响其睡眠。

对她使用多导睡眠监测仪严密监测其整晚睡眠情况,发现她的睡眠十分不安定,整晚双腿不受控制地周期性活动,每次都在她即将进入睡眠时不自觉地抖动,导致她无法进入稳定的长睡眠。

图片

这位姑娘的情况,临床诊断为“不宁腿综合征”。

一、什么是不宁腿综合征

不宁腿综合征(RLS),又称不安腿综合征,是一种神经系统感觉运动障碍性疾病。

RLS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睡眠,60%-90%的患者存在睡眠紊乱,包括入睡困难、睡眠维持困难等,导致患者白天无法进行正常活动。

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强烈的、几乎不可抗拒的想活动腿的欲望,大多发生在傍晚或夜间,安静或休息时加重,活动后好转。

二、不宁腿综合征的2种分类

不宁腿综合征(RLS)分为原发性RLS和继发性RLS。

1. 原发性 RLS

常有家族史。

  • 大部分家族性RLS呈常染色体显性遗传;

  • 少数家系则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者非孟德尔遗传模式。

2. 继发性 RLS

患者多数在 40 岁以后发病。

相关病因:

  • 与多种神经系统疾病,如帕金森病、脑卒中、多发性硬化、脊髓病变等

  • 铁缺乏

  • 妊娠

  • 慢性肾脏疾病

  • 部分药物或物质可能诱发或加重 RLS 症状,如尼古丁、酒精、咖啡、抗抑郁药、抗精神病药、抗组胺药等

三、不宁腿综合征是如何发生的

RLS 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

目前普遍接受的观点包括:

  • 中枢神经系统铁缺乏

  • 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能功能紊乱

  • 基因变异

1. 中枢神经系统铁缺乏或代谢障碍

是多巴胺合成限速酶酪氨酸羟化酶的辅基和多巴胺D2受体的辅助因子。其作用有:

  • 参与脑内多巴胺合成

  • 髓磷脂合成与能量生成

  • 增加突触密度

铁缺乏或代谢障碍:

  • 可使脑黑质神经元受损

  • 也可影响多巴胺系统功能

2. 中枢神经系统多巴胺功能紊乱

多巴胺能功能障碍在 RLS 的发病机制中发挥重要作用,如:

  • 纹状体以外区域多巴胺能D2和(或)D3神经元逐渐缺失

  • 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如甲氧氯普胺可加重症状

  • 而多巴胺D2和(或)D3受体激动剂可改善RLS 临床症状

此外,RLS 患者的纹状体以外区域功能磁共振、PET、尸检资料也证实脑内多巴胺能通路改变。

3. 遗传

GWAS 表明,易感性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RLS相关,如 MEIS1 与 RLS 强烈相关;

MEIS1、PTPRD、BTBD9 与周期性肢体运动强烈相关,且影响铁的动态平衡。

目前已发现,MEIS1、BTBD9、MAP2K5、LBXCOR1 等19个基因可能与 RLS 有关。

  • 目前中国人群基因学研究证实,BTBD9和MAP2K5/SKOR1 与原发性 RLS 有关;

  • 但是尚未发现HMOX1、HMOX2、VDR、IL17A、IL1B、NOS1、ADH1B、GABRR3 和 GABRA4 与 RLS 有关。

4. 神经环路异常

中枢阿片系统异常、中枢神经系统下行抑制通路功能失调可能会导致:

  • 脊髓神经元过度兴奋

  • 皮质-纹状体-丘脑-皮质环路网络功能失调

  • 腺苷通路异常等

上述结果可能在 RLS 的病理生理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四、不宁腿综合征的症状有哪些

典型症状

  • 强烈、迫切想要移动肢体的冲动/欲望

  • 夜间睡眠或安静时出现或加重

  • 患者对肢体深处不适感描述各异,如蚁爬感、蠕动感、灼烧感、触电感、憋胀感、酸困感、牵拉感、紧箍感、撕裂感、甚至疼痛

这种不适感尤以小腿显著,也可累及大腿及身体其他部位,如上肢、头部、腹部,且通常呈对称性。

患者需要不停地活动下肢或下床行走,一旦恢复休息状态会再次出现上述不适感。

图片

症状特点

特征性昼夜变化规律,腿部不适感多出现在傍晚或夜间,发作高峰为午夜与凌晨之间,白天症状相对轻微。

五、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标准

根据睡眠障碍国际分类第3版(ICSD-3)和国际不宁腿综合征研究小组(IRLSSG)2012年制订的诊断标准,诊断需同时满足A~C:

A:有迫切需要活动腿部的欲望,通常伴腿部不适感或认为是由于腿部不适感所致,同时符合以下症状:

  • 症状在休息或不活动状态下出现或加重;

  • 运动可使症状部分或完全缓解,如行走或伸展腿部,至少活动时症状缓解;

  • 症状全部或主要发生在傍晚或夜间。

B:上述症状不能由其他疾病或行为问题解释,如腿抽筋、姿势不适、肌痛、静脉曲张、下肢水肿、关节炎或习惯性踮脚。

C:上述症状导致患者忧虑、苦恼、睡眠紊乱,或心理、躯体、社会、职业、教育、行为及其他重要功能障碍。

图片

六、不宁腿综合征的治疗

《中国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中建议:

1. 当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75 μg/L和(或)转铁蛋白饱和度<45%时,建议补充铁剂;

2. 优先选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尽管 α2δ 钙通道配体类药物尚未在中国获批用于 RLS 的治疗,但仍可作为多巴胺能疗法的替代治疗药物;

3. 当其他治疗方法无效时,建议使用阿片类药物;

4. 适当的体育锻炼和物理疗法可不同程度改善疾病症状。

图片

非药物治疗

1. 适当体育锻炼

可改善原发性 RLS 腿部不适症状,尤其是渐进式有氧运动训练。

2. 物理疗法

建议在每晚腿部不适症状发生前穿戴使用气动压缩装置。

该疗法改善 RLS 患者的临床症状、睡眠质量及健康相关生活质量。

近红外光照疗法也可有效改善 RLS 严重程度。

此外,还可使用重复经颅磁刺激、重复经颅电刺激、振动垫等,改善夜间睡眠质量和缓解情绪障碍等。

3. 针灸疗法

建议使用针灸疗法改善 RLS 症状及睡眠质量。

取穴主要为合谷、太冲、足三里、三阴交、阳陵泉等位置。

不宁腿综合征治疗流程图

图片

参考文献

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科医师分会睡眠学组,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睡眠障碍学组, 中国睡眠研究会睡眠障碍专业委员会. 中国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21版) [J] . 中华医学杂志, 2021, 101(13) : 908-925. 

姚彩霞,王柳清,张守成.不宁腿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进展[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19,18(10):994-997.

张茜,陈项婷,周长青.药物治疗不宁腿综合征有效性和安全性的网状Meta分析.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22,22(8):908-916.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31329, encodeId=98362231329b8,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a2ae3e9175e'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发病机制#</a> <a href='/topic/show?id=769120369d0'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不宁腿综合征#</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69,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0369, encryptionId=769120369d0, topicName=不宁腿综合征), TopicDto(id=37917, encryptionId=a2ae3e9175e, topicName=发病机制)],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Thu Oct 17 13:21:03 CST 2024, time=2024-10-17,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吴荻教授:原发部位不明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治现状及进展

介绍原发部位不明黑色素瘤,包括其疾病特点、诊断挑战、发病机制及治疗方法,如手术、靶向和免疫治疗等,强调其少见且诊断复杂。

感染新冠,不仅高烧,反应迟钝,而且大脑“宕机”,原因是它

34 岁张女士新冠阳性后出现神经系统症状被诊断为急性坏死性脑病,介绍其发病机制、临床特征及诊断治疗方法。

【影像诊断】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诊断标准及分级

介绍了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BD)导致缺血性卒中的发病机制、病理基础和临床表现,包括缺血性卒中、脑干及脑神经受压、脑积水、出血等。

病例分享 | 甲状腺嗜酸细胞癌一例

男,37岁,患者常规体检时发现甲状腺结节,无发热、无胸闷、气短,无饮水呛咳及声音嘶哑等不适。

脑白质营养不良,形形色色,有哪些成人类型?

本文介绍多种成人脑白质不良,包括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表现等,如X-连锁肾上腺脑白质营养不良等,助于了解此类疾病。

一根绳撑师魂!她无法站立,拽着绳子讲课,只因身患重病

朱幼芳患脊髓小脑性共济失调症仍坚持授课,介绍该病症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目前缺乏有效阻止病情进展方法。

雄激素性脱发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概述雄激素性脱发病因及发病机制,包括毛发生长周期、雄激素水平、受体、遗传、血液流变学和生活习惯等,是多基因疾病,相关研究待深入。

致命的吻!接吻就过敏,甚至致命,正值妙龄的她,对男友有这样的三项规定

本文介绍罕见病肥大细胞活化症,包括发病机制、分类、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患者奎恩因该病对亲吻有严格规定。

“不痛不痒”的皮肤肿物,却是比癌还凶险的罕见病

42 岁赵先生患滑膜肉瘤,介绍肉瘤特点,包括好发人群、部位、与癌区别、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及诊断治疗,强调小众复杂且破坏性强。

李吉/邓智利/汪犇/聂青联合团队《自然·通讯》:揭示玫瑰痤疮发病新机制

该研究利用单细胞转录组学分析联合动物及细胞疾病模型揭示了玫瑰痤疮患者皮肤驻留细胞群的异常改变,及成纤维细胞在该病发生发展中的关键作用及调控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