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ranslational Psychiatry:恐慌症的神经化学和遗传因素:系统综述
2024-07-27 xiongjy MedSci原创 发表于上海
本系统综述整合了关于恐慌症神经化学和遗传因素的现有研究,揭示了多种与PD相关的神经递质、遗传和表观遗传机制。这些发现为理解PD的复杂病理生理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并为未来的靶向治疗策略奠定了基础。
恐慌症(Panic Disorder, PD)是一种复杂且具有衰弱性的精神障碍,特征是反复发生急性恐惧发作。尽管在治疗和诊断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PD的病理生理机制仍未得到充分理解。近年来,神经化学和遗传因素在理解PD的机制和病因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本系统综述旨在更新和整合有关与PD相关的神经化学、遗传和表观遗传因素的知识,探索这些因素在PD病理生理中的作用。
本研究采用PRISMA方法,对2010年至2020年间发表的相关文献进行系统检索,检索数据库包括PubMed。筛选过程中应用的关键词包括恐慌症、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生物标志物、促肾上腺皮质激素释放激素(CRF或CRH)等。经过严格筛选后,最终纳入了36篇符合条件的文章。在纳入的36篇文章中,有6篇涉及人类神经化学研究,10篇涉及人类遗传或表观遗传改变,20篇涉及动物研究。这些研究揭示了在神经递质、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神经可塑性以及遗传和表观遗传因素方面的表达模式的变化,导致神经解剖学的修饰。
神经化学研究显示,PD患者在杏仁核中的GABAA和血清素神经递质受体结合能力较低。与PD相关的其他神经化学机制还包括在视觉皮层的脑乳酸和谷氨酸浓度的活动依赖性变化、皮质和心脏活动的耦合,以及HPA轴的反应性变化。例如,研究发现PD患者的脑乳酸活动依赖性增加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同时谷氨酸和谷氨酰胺的变化在PD患者中减少。此外,PD患者的炎症标志物,如白细胞介素6(IL-6)和瘦素水平升高,表明应激诱导的炎症变化可能与PD有关。
遗传和表观遗传研究包括对多种基因型、表型、等位基因变异和基因甲基化的研究。重点研究的基因包括神经肽S受体基因(NPSR1)、5-羟色胺受体1A基因(HTR1A)和去甲肾上腺素转运体基因(SLC6A2)。例如,NPSR1基因的rs324981 SNP的T等位基因携带者在面对恐惧相关面孔时表现出更高的杏仁核反应性,并且在面对广场恐惧症特定刺激时,PD患者的杏仁核和下额叶前额皮质激活水平更高。HTR1A基因的rs6295多态性研究显示,携带GG基因型的PD患者在恐慌症严重程度评分(PDSS)中得分显著高于携带CC基因型的患者。此外,去甲肾上腺素系统的多态性也与PD的发病机制有关,如SLC6A2基因的多种SNP被证明与PD相关。
图1.研究识别和选择过程的PRISMA流程图
本系统综述提供了关于PD病理生理相关神经化学、遗传和表观遗传因素的全面见解。研究表明,CRH在调节杏仁核和应激反应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其与多种神经递质系统的相互作用进一步揭示了PD的复杂病理生理机制。此外,GABA和血清素等神经递质在杏仁核中的受体结合能力降低,以及与PD相关的其他神经化学机制,如脑乳酸和谷氨酸浓度的活动依赖性变化,均对理解PD的发病机制提供了重要线索。遗传和表观遗传研究则揭示了多种与PD相关的基因和基因变异,为未来针对PD的靶向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基础。
本网站所有内容来源注明为“梅斯医学”或“MedSci原创”的文字、图片和音视频资料,版权均属于梅斯医学所有。非经授权,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不得转载,授权转载时须注明来源为“梅斯医学”。其它来源的文章系转载文章,或“梅斯号”自媒体发布的文章,仅系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站仅负责审核内容合规,其内容不代表本站立场,本站不负责内容的准确性和版权。如果存在侵权、或不希望被转载的媒体或个人可与我们联系,我们将立即进行删除处理。
在此留言

#表观遗传学# #恐慌症# #神经化学#
120 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