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 | 干扰素刺激的中性粒细胞作为免疫治疗反应的预测因子

2024-08-04 iCombo iCombo 发表于上海

本研究确定了一种功能活跃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小鼠和人类。

导读

尽管抗癌免疫疗法取得了显著的成功,但其有效性仍然局限于一部分患者。缺乏可靠、高度预测的生物标志物仍然是免疫肿瘤学的主要障碍。预先存在的生物标志物,如PD-L1表达、肿瘤突变负荷或各种基因特征,其预测能力有限,并且需要(通常无法获得)组织活检来分析。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生物标志物都是肿瘤固有的,然而,免疫治疗反应取决于肿瘤和宿主之间复杂、动态的相互作用。从理论上讲,整合肿瘤和宿主依赖性因素的生物标志物可能优于预先存在的标志物。到目前为止,临床前和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各种免疫细胞作为免疫治疗的潜在生物标志物上,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主要是T细胞和髓系细胞。本研究将重点放在髓系细胞上。

为了缩小选择范围并帮助临床转化,本文推断成功的生物标志物必须符合以下标准:(1)标志物在机制上是解释的,如由数据中可识别的或在肿瘤微环境中活跃的信号通路诱导;(2)标记物存在于宿主细胞上(如中性粒细胞),但由肿瘤内在活性诱导;(3)标记物的表达主要存在于亚稳态或高度分化的细胞状态中,而不是可能难以在体内一致检测的瞬时状态;(4)标记基因编码了细胞表面标记物,允许通过简单的流式细胞术进行具有成本效益的分析。

在这项研究中,作者将单细胞RNA测序和临床前肿瘤模型相结合,发现了一种很有前途新生物标志物,即干扰素刺激的Ly6Ehi中性粒细胞,其在小鼠和患者血液中的频率与多种类型肿瘤的免疫治疗效果密切相关。识别的干扰素刺激的Ly6Ehi中性粒细胞是由肿瘤内在性STING(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信号传导诱导的,并且具有直接使原本无反应的肿瘤对抗PD-1治疗敏感的能力。具体来说,由于缺氧、基因组不稳定性和/或细胞应激,胞质dsDNA诱导的肿瘤内在STING活性转录激活IFN反应。肿瘤分泌的IFNα随后与TME中表达IFNa受体的中性粒细胞结合,诱导Ly6Ehi中性粒细胞,通过IL-12b直接激活细胞毒CD8+T细胞,促进抗肿瘤免疫。总体而言,本研究确定了一种功能活跃的生物标志物,可用于小鼠和人类(Cancer Cell. 2024 Jan 4:S1535-6108(23)00433-6. doi: 10.1016/j.ccell.2023.12.005)。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评论区 (1)
#插入话题
  1. [GetPortalCommentsPageByObjectIdResponse(id=2218531, encodeId=3880221853165, content=<a href='/topic/show?id=daf5290653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免疫治疗#</a> <a href='/topic/show?id=29c82219e47'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中性粒细胞#</a> <a href='/topic/show?id=c1ae11e54512' target=_blank style='color:#2F92EE;'>#干扰素刺激#</a>, beContent=null, objectType=article, channel=null, level=null, likeNumber=0, replyNumber=0, topicName=null, topicId=null, topicList=[TopicDto(id=22197, encryptionId=29c82219e47, topicName=中性粒细胞), TopicDto(id=29065, encryptionId=daf52906537, topicName=免疫治疗), TopicDto(id=117545, encryptionId=c1ae11e54512, topicName=干扰素刺激)], attachment=null, authenticateStatus=null, createdAvatar=null, createdBy=cade5395722, createdName=梅斯管理员, createdTime=Mon Aug 05 09:50:09 CST 2024, time=2024-08-05, status=1, ipAttribution=上海)]

相关资讯

广谱抗癌新药FS222,纳入多种肿瘤的临床试验证实近一半患者病灶缩小超30%!

最近美国ASCO会议报道的FS222就是这样一种药物,癌度给大家做一下内容的整理和编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读书报告 | 美国转移性癌症患者在生命末期开始免疫治疗的分析

在所有癌症类型中,免疫疗法可使黑色素瘤、非小细胞肺癌和肾透明细胞癌的高风险亚型的死亡率降低44%-77%,提示在终末期不是免疫检查抑制剂的绝对禁忌症。

纤维化肿瘤微环境与免疫治疗

整个纤维化反应直接和间接地影响了免疫疗法的治疗反应。纤维化反应的成分、肿瘤细胞和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是复杂的,并且相互关联。

挑战重重!一例依从性差的转移性直肠癌病例分享

55 岁男性直肠腺癌患者,历经多次治疗后多处转移,治疗中有方案优化、手术必要性等争议,TAS102应用前景广阔,西妥昔单抗维持方案可优化。

如何将肿瘤切的更干净?免于化疗的三药组合让三分之二的患者在手术时已经没有残留的活癌细胞!

最近有一篇研究报道这种高风险黑色素瘤的临床试验,使用靶向药和免疫治疗药物组合进行新辅助治疗,达到了不错的效果,癌度为大家做了编译,一起看看对我们有什么样的启发。

Adv Sci:南方医科大学李勇等团队合作揭示了KDM3A作为提高胃癌免疫治疗治疗靶点的作用机理

该研究基于公开获取的胃癌患者单细胞和大量RNA测序数据进行富集分析,发现肿瘤内生性干扰素(IFN)在TME调控中发挥核心作用。

影响全球1/5人口!JAMA:过敏性鼻炎总不好?关注3大治疗策略

近期,《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发表关于过敏性鼻炎综述,着重阐述了成人过敏性鼻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北理工阮少波/黄渊余教授《biomaterials》:靶向重编程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用于克服胶质母细胞瘤对于化疗与免疫治疗的抵抗

该刺激响应性脑靶向递药系统能够实现高效跨BBB转运以及精准GBM药物递送,并通过化疗-免疫联合治疗,有效将M2-TAM重编程至促炎性M1表型的TAM,并显著抑制GBM生长。

食管癌放疗联合免疫治疗后出现超进展,或与血小板减少症和JAK2拷贝数增加有关

本病例提示,血小板减少、JAK2基因拷贝数增加可能是ICI加RT治疗后预后不良的危险因素。背 景

放射治疗:免疫治疗时代的光与暗

阐明放射治疗与免疫系统之间的相互作用,有助于优化放射治疗和免疫治疗的协同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