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 Cancer | 晚期胃肠道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新突破:双药联合方案展现抗肿瘤活性
该研究揭示了瑞格非尼联合阿维鲁单抗联合治疗在晚期 GEP-NENs 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其可能通过调节肿瘤微环境中的免疫细胞浸润以及影响血管生成和免疫相关基因表达来发挥作用。
癌症背后的“隐形推手”:病毒如何成为致癌元凶?
癌症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病毒感染是其中之一。部分病毒如 HPV、HBV 等已被确认为人类致癌物,还有些病毒可能致癌,研究病毒致癌机制对癌症防治意义重大。
2025 CSCO 指南 | 陈静教授分享精准诊疗时代,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指南的革新之路
特邀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陈静教授做客“对话大咖”栏目,解读最新版CSCO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指南的更新要点,并分享如何依据病理亚型精准调整治疗策略,为临床医生和患者提供极具价值的参考。
论文解读|Wang L/Kouken B/Wang Q教授团队揭示IARS2在胰腺导管腺癌增殖与转移中的关键作用
该研究揭示了IARS2在PDAC中的致癌作用,发现其通过稳定β-catenin激活WNT/β-catenin信号通路,从而促进PDAC的增殖和转移。
NEJM:肺癌靶向治疗新突破!71%患者客观缓解,持续缓解超14个月
约 2%-4% 肺癌患者存在 HER2 突变。1b 期研究显示,120mg 宗格替尼治疗 HER2 突变晚期 NSCLC 临床获益良好,安全性可控。
JTO:60 Gy/40次每日两次放疗提升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总生存率
每日两次、每次2Gy、共40次、总剂量60Gy的加速超分割胸部放疗方案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相比标准的每日两次、每次1.5Gy、共30次、总剂量45Gy的方案,能够显著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期。
Nature:胃上皮突变图谱“四维解码”「eG学术观察」
本研究首次全面描绘了正常人胃上皮在不同年龄和病理状态下的体细胞突变和克隆演化景观,为后续发展分子诊断、无创监测以及理解胃癌前变演化机制提供精准数据与理论支撑。
读书报告 | Ponsegromab治疗癌症恶液质的3期临床研究
本研究发现在患有癌症恶病质且GDF-15水平升高的患者中,使用Ponsegromab抑制GDF-15可使体重增加、总体活动水平提高,并减轻恶病质症状,这些发现证实了GDF-15作为恶病质驱动因素的作用
J Ethnopharmacol:犀黄丸通过下调AFP和YAP信号通路抑制原发性肝癌的生长
本文阐明犀黄丸(XHP)治疗原发性肝癌(PLC)的有效性和潜在机制。
体检查出“小肠息肉”,切开一看医生倒吸一口凉气:竟是癌中“变脸王”!
35 岁小林普通肠镜查出小肠神经内分泌肿瘤 G2 级。介绍该肿瘤发病率上升、遍布全身、临床表现多样,诊断依多方面,治疗方式多样,多学科整合可个体化治疗。
论文解读|Li W/Zhang Y/Long J教授团队揭示胰腺导管腺癌单细胞转录组图谱中的关键细胞群体
该研究通过单细胞RNA测序分析了8例不同淋巴结转移状态的PDAC患者的原发肿瘤样本,揭示了与肿瘤起始和淋巴结转移相关的细胞群体特征。
肿瘤内科医生实用指南,重点关注抗生素的合理使用:肿瘤免疫治疗中的肠道微生物群
在这本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教育书籍中,我们总结了目前关于肠道微生物群在癌症免疫治疗中临床相关性的证据现状,并提供了一份关于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实用指南。